玩咖

走訪高雄拉阿魯哇族1/穿過吊橋入山 觀禮神秘聖貝祭

走訪高雄拉阿魯哇族1/穿過吊橋入山 觀禮神秘聖貝祭
聖貝祭的刺豬獻祭儀式。(圖/魏妤靜攝)

曾在日治時期被歸類為鄒族的「拉阿魯哇族」,經過漫長的正名運動,終於在民國103年被官方認定為台灣原住民第十五族,也是唯一以貝殻為祭典主體的原住民族,現主要聚居在高雄市桃源區高中里、桃源里及那瑪夏區瑪雅里。記者藉由原民會與旅遊業者合作推出的「歲時祭儀文化旅遊試辦計畫」,第一次進入這個有神秘色彩的原民部落。

大人系藝術行旅 看西方奔牛首次進駐東方園林 嘗優雅創新辦桌菜

索阿紀吊橋是美瓏社對外要道。(圖/魏妤靜攝)
索阿紀吊橋是美瓏社對外要道。(圖/魏妤靜攝)
當車輛開上吊橋,行人趕忙緊貼吊橋兩側讓車通行。(圖/魏妤靜攝)
當車輛開上吊橋,行人趕忙緊貼吊橋兩側讓車通行。(圖/魏妤靜攝)

採訪當天是拉阿魯哇族一年一度的「聖貝祭」,在外族人紛紛穿上傳統服飾趕回家。要到達活動場地的「美瓏社」祭儀會場,得先穿過該社唯一對外聯通的「索阿紀吊橋」,只見所有車輛熟練收起後照鏡、橋上族人迅速往兩旁緊靠讓車輛通行,不由得感到有趣。只見遠處飄出陣陣白煙,原來是祭儀中燃起「生命之火」的象徵,在祭典期間都不得熄滅。

美瓏社現又名「美蘭部落」。(圖/魏妤靜攝)
美瓏社現又名「美蘭部落」。(圖/魏妤靜攝)

帶路人桃源區興中國小學務主任賴昭如提到,拉阿魯哇族傳統由排剪社、美瓏社、雁爾社、塔蠟祫社共四社組成,每個社群都如同一個獨立運作的王國,社群領袖則採世襲制。其中塔蠟袷社相傳因交通不便移至他社居住,而至民國90年間,在那瑪夏區瑪雅里發現有該社部分族人居住,後以那爾瓦社稱之,成了現代的四社。另據傳拉阿魯哇族人最早曾與小矮人共居在日昇之地,隨著人口增加、族人陸續遷離,當美瓏社族人最後離開時,小矮人贈予珍貴且具有祝福的12顆聖貝,並囑咐要祭祀聖貝,這也是聖貝祭的由來。

在聖貝祭多個祭儀的最後環節都會加入歌舞,而遠處的男子會所只有男子可進入,女性不可靠近與觸摸。(圖/魏妤靜攝)
在聖貝祭多個祭儀的最後環節都會加入歌舞,而遠處的男子會所只有男子可進入,女性不可靠近與觸摸。(圖/魏妤靜攝)
雖然祭儀以男性族人參加為主,但女性族人會加入歌舞部分。(圖/魏妤靜攝)
雖然祭儀以男性族人參加為主,但女性族人會加入歌舞部分。(圖/魏妤靜攝)

聖貝祭現已固定於228連假舉辦,方便族人返回參加,同時還將原本長至5、6天的祭典濃縮為1天完成。祭儀雖經濃縮但仍相當嚴謹,例如男子須於清晨迎神、預備柴薪,並到各家戶取祭儀使用的酒水,再以豬獻祭天神,和請出貝神、邀請貝神飲酒,與美瓏社有別於其他社群、獨有的拋貝奪福儀式等,並經慰勞祭、驅魔祭與團獵祭等祭儀,才能宣告完成。

當地興中國小學生製作的貝神手飾,標示出12貝神象徵勤勞、健康、守護等不同意涵。(圖/魏妤靜攝)
當地興中國小學生製作的貝神手飾,標示出12貝神象徵勤勞、健康、守護等不同意涵。(圖/魏妤靜攝)
捕魚祭僅取中大型魚類,小魚會再放回河裡。(圖/高雄市拉阿魯哇文教協進會提供)
捕魚祭僅取中大型魚類,小魚會再放回河裡。(圖/高雄市拉阿魯哇文教協進會提供)

除了聖貝祭,拉阿魯哇族還有個已經30~40年未曾舉辦的捕魚祭,前年開始在當地重新復辦,今年也預計於春末夏初的5、6月展開。通常會於祭典前一天收集毒藤,祭典當天由族中耆老帶領男性族人前往河川,並先以米糕、小米酒等進行敬神儀式後,再從河的上游敲擊毒藤、讓汁液流入河中,族人會一路奔往下游,沿途將昏迷的魚群捕撈起來,並由帶領的耆老分配漁獲,再將小魚放回河裡,並敲打解毒藤,使魚群重新甦醒,而在這個祭典背後,也蘊藏著珍惜、感念大自然所給予的一切資源的意思。

猜你喜歡

TOP

  1. 螢光燦爛之夜!台北最大夜訪螢火蟲開跑啦!
  2. 木村拓哉吃壽司「店家官網瞬間癱瘓」 齋藤工、竹內涼真羞認是粉絲
  3. 16歲愛女7月英國遊學 小禎放心不下一起飛
  4. 《飢餓遊戲》錄一半峮峮痛到爆哭 真性情流露讓王仁甫傻眼
  5. 陳曉東出道30年獻驚喜 被要求脫衣服畫面曝光「只能尬笑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