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目

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人格?我們從家庭教育學到什麼?

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們的人格?我們從家庭教育學到什麼?
家的定義,不是豪宅,不是禮物,而是一扇你永遠可以敲開的門。(圖/歡迎光靈慢慢聊 提供)
icon-left-double-quotation-mark

在《歡迎光靈 慢慢聊》EP6中,伶伶、油米與凱莉分享成長過程中對家庭教育的體悟。從被照顧的日常、父母不善言語的愛,到原生家庭如何形塑自我,她們用溫柔的語氣,聊出每個人在家中都曾經歷的情緒與掙扎。家的溫度,也許來自一句話、一碗麵,或一顆默默準備的哈密瓜。

icon-right-double-quotation-mark

在這集《歡迎光靈 慢慢聊》中,伶伶油米凱莉以真摯的語氣聊起「家庭教育與親情」,這些看似日常的話題,卻隱藏著每一位成長過程中的孩子都曾經歷過的情緒:逃避、抗拒、想念與理解。

凱莉分享了她出國遊學水土不服,身體極度不適時,爸媽飛到菲律賓接她回家的過程。當門被敲開,看到爸媽的那一刻,她的眼淚瞬間潰堤,「我感覺身體瞬間好了20%。」原來真正的安全感,不是醫生能給的,而是家人無條件的陪伴。

家的存在,是無條件的後盾

凱莉在節目中提到,自己過去覺得「獨立」是一種成熟,但真正面對身體崩潰時,還是家人讓她回到「人」的狀態。「我爸媽不是飛去渡假,是飛去接我回家。」那種無聲的愛,無需言語卻有重量。

油米坦言,年輕時也曾幻想搬出去住、享受自由,但隨著年紀漸長,她更珍惜家中那份安穩:「我覺得在家很好,根本沒必要搬出去。」這樣的選擇看似保守,實則是一種對自己需求的理解與接納。

不擅表達愛的父母,也在學習

油米坦言,自己是在一個比較「否定式」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,常常聽到的是「你這樣不對」、「你不要這樣做」。她曾一度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,雖然內心常受傷,但她後來理解,那並非不愛,而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有限。

伶伶也說,她從小就羨慕別人家庭可以很自然說出「我愛你」,但自己家卻不太說這些話。

她們一致認為,父母給孩子的,不應該只是規範,而是情緒的承接、經驗的陪伴與自由的空間。就像油米說的:「小時候該給愛,長大後該給自由。」

家庭教育塑造了我們的樣子,也帶來選擇的能力

三人也聊到家庭教育對性格的深遠影響。油米提到:「我從小就被訓練要靠自己,很多事不能太依賴別人。」這樣的成長背景讓她變得堅強,但也讓她不太會主動示弱,甚至有時在愛裡顯得防備。

伶伶則認為:「家庭教育不是好或不好,而是我們怎麼回看它,怎麼轉化它。」她提到,有些價值觀是從家庭延伸出來的,例如對愛情的依附、對自我價值的認定,都跟小時候的親子互動有關。

這一集沒有說教,只有誠實的自白與真實的回憶。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樣貌,但在回憶中流動的那份情感,卻總是一樣溫熱。

家的定義,不是豪宅,不是禮物,而是一扇你永遠可以敲開的門。

猜你喜歡

TOP

  1. AcQUA源少年返校造成轟動 莑茗自曝:退伍後最緊張的工作
  2. 摸頭不代表安撫! 柯爾鴨遭貓欺負畫面直擊
  3. 女孩巧遇美洲野牛嚇爛奔逃 老爸冒出一句話救了她
  4. 盧廣仲化身傷心調酒師 新歌突破1500萬點閱
  5. 信守承諾最可靠!5星座說到做到 第一名靠堅持在職場屹立不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