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性

《模仿犯》殺人魔心理剖析:自戀狂妄的面具背後,藏著自卑的張牙舞爪

《模仿犯》殺人魔心理剖析:自戀狂妄的面具背後,藏著自卑的張牙舞爪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
台劇《模仿犯》上架Neflix不到一週,創下華語影集最新紀錄,橫跨全球各州20個地區前十榜單,更連續多日蟬聯台劇收視No.1。影集中狂妄自大的連續殺人犯,用一個裝著斷手的紅禮盒開始,為世人帶來一個又一個「殺人創作」。 

他不要贖金、每一次作案都有為被害人設計特別形式,甚至主動寄送錄影帶到各家電視台,戴著面具「自爆」現身,狂笑自大、向檢警叫囂,甚至鼓動民眾情緒。 

在《模仿犯》中,兇手把殺人視為一種創作,把電視台、媒體和民眾目光拉進自己「作案舞台」的一部分。究竟,他為什麼要殺人?他到底怎麼了?
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
心理學:悲劇有時來自於,受傷的靈魂持續無法找到人生光亮

台灣犯罪學及心理學研究,剖析無差別殺人事件,發現兇手不斷在網誌、寫小說等過程中,表示要殺人才能證明自己活著。進一步剖析其成長過程,他歷經多次心理受傷,舉凡小時候被老師誤解、被迫道歉等多次人我關係的失落,當時都只能「硬吞下來」,沒有機會被好好接住與梳理。在他長大的過程中,失落太多,而光亮太少,釀成了一連串的悲劇。
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
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依德觀點認為,當人在關係中不斷受傷,被忽視與誤解,情緒壓抑無處宣洩,逐漸變得「無法去愛真實的自己」,而演變成透過「殺人誓言」不斷訴說、強化,來形成武裝,建構一個不會受傷的自己。自戀型兇手面對被害人時,看似認為「你不好,我好」,但其實是「你好,我不好」。

張狂的自戀背後是受傷的靈魂,極致自我中心背後有很深的憂鬱和空虛,需要仰賴主宰他人,讓自己感受到活著。而當一個人無法真正愛自己,自然也就無法真正同理別人、愛別人,無法感同身受在殺人創作時被害者的感受,這或許是許多殺人犯「冷血無情」的緣故。
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影視提供)

自戀不一定不好:健康性自戀vs破壞性自戀

上述分析,並不是要你我以後看到自戀的人就避之唯恐不及。佛洛依德觀點提到,在關係中「練習愛自己」,其實是一種健康的自戀。遇到適當的挫折,與適當的成長後,能進化成為「有自尊」的成熟自戀,也就是所謂懂得愛自己、有自信的展現。 

不過,若在過程中挫折過大,受到親密家人、重要他人接二連三地忽視,則可能演變成為只專注於自我防衛,性格變得封閉、武裝自己好似不需要親密依附,貶低他人或破壞關係。

(圖/素材取自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(圖/素材取自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
每個人都曾有受傷的時刻:測驗你我的自戀指數
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
如同劇中兇手所言,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「惡」,陰暗面隨著我們遇到的事件被堆疊與激發,形成每個人的黑暗指數。但別忘了,適當的自戀,能夠成為自愛而後愛人的養分,空虛渴愛而後失控,才會變成破壞性的自戀。
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(圖/《模仿犯》劇照,瀚草文創提供。)

原文網址
雞湯來了粉絲專頁

icon-left-double-quotation-mark

原文作者/雞湯來了蕭子喬
原文編撰/雞湯來了蔡季葦
原文編撰製圖/雞湯來了蕭子喬

icon-right-double-quotation-mark

猜你喜歡

TOP

  1. 抹茶控要暴動啦!雀巢攜手星巴克推期間限定「抹茶拿鐵」!
  2. 母親節活動!西堤、夏慕尼招待扇貝,THE WANG獻花送巴斯克乳酪蛋糕!
  3. 手刀入住東京6間話題新飯店 5月底將開幕銀座旅宿搶先訂
  4. 美國品牌Ralph Lauren在板橋大遠百登場!展現美式時尚與精緻生活風格!
  5. 百元有找!肯德基勞動節優惠「限時五天」,桶餐六折超划算!